我国在几千年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中形成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何为药?何为食,往往只有模糊的界线。为了防止滥用,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初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87种,不在此列的不能当普通食品食用。广东民间、餐厅酒楼常用的鸡骨草、溪黄草等均不在此列,尤其是溪草草,是部分凉茶秘方原料,产地的一些企业还将其制成冲剂、袋泡茶售卖,就遇上了这个法规的瓶颈。要想扩大生产与销售范围,就需要证明其可作食品用途。
文/本刊记者 罗玮
2013年12月26日,在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主办的“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被国家列入新食品原料暨粤北行品牌战略研讨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叶祖光宣读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关于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被列入新食品原料的通告。根据通告,溪黄草可作为食品原料进行加工生产。这对于经过两年的申请、以溪黄草为主要原料生产凉茶及相关产品的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而言,实在是个难得的喜讯。
此溪黄草非彼溪黄草
据悉,粤北行用于生产凉茶的溪黄草为“狭基线纹香茶菜”,经中国科学院多家研究所鉴定,它并未列入药典,不是卫生部药材目录中的溪黄草。
原来,溪黄草种属多达六种,民间使用较为广泛,但人们知道的溪黄草是在药典中注明的含药物成分的种属,而粤北行所使用的溪黄草经卫生部派专家到阳山考察生产基地,认定其分类属狭基线纹香茶,非药典所载溪黄草。
溪黄草对于广东人来说,可谓一点也不陌生。的确,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在广东地区,它一向被人们用作煲凉茶的原料,是再普通不过的药食两用之物。
然而,由于溪黄草不在药食同源名单中,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属于违规。2012年9月,有人就此事举报粤北行生产的溪黄草不合规。一时间,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秘方的粤北行受到公众质疑,产品下架,车间停产,公司经营陷入瘫痪。无赖之下公司只好解聘了大部分车间员工,公司所在的清远阳山县是溪黄草的主产地,当年种植的近5000亩溪黄草出现了严重滞销,200多名农民收割的约7000吨溪黄草,无人收购,大面积的溪黄草烂在地里,农民血本无归。同时,部分批发商也出现货存积压,低价售卖也难以成交。
回顾过去,粤北行董事长蔡能强十分痛心。他说,当时,经销商和农户每天都打电话来询问能否收货,可面对产品下架、滞销以及公众质疑等难题,我们也不敢再进溪黄草。
他坦言:“那段时间工资都发不出,每天都想着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真是度日如年。”经过征询与思考,发现只有走证明“溪黄草是可以食用的这一条路”。随后,他下决心启动了这一艰难的申报程序,当时资金紧张,人员也少,主要工作都是蔡总亲自做,如了解申报程序,到省病控中心进行理化检验、毒理化验等、国家卫生部等部门递交材料、准备现场考查等,全部要亲力亲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张英男博士在研讨会上解释,一种食物要被列入药食同源目录,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寻求法律层面的依据,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实验和鉴定,开展严格且科学的健康风险评估,还要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考量等。
他说:“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裸藻、丹凤牡丹花、狭基线纹香茶菜等为新食品原料,可以说在此方面迈开了重要的一步。有理由认为国家药食同源目录也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为众多民间作为药食同源沿用多年,却并未进入这一目录的原料一一正名。”
溪黄草正名,凉茶增彩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张俊修认为,政府及职能部门为狭基线纹香茶菜等原料正名,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让广大老百姓和全世界人民了解溪黄草,通过溪黄草获取更多健康元素,提高身体素质。以此为原料的凉茶产品产销量将得以复苏,会带来整个凉茶产业的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他强调,企业在生产凉茶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安全,这是底线。在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舌尖上的安全,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食品企业,最基本的就是保证安全。
叶祖光说,凉茶企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是产品的功效要好,而且还要安全。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表明它有效且安全无毒。
广州中医药大学养生研究所所长、专家、博导刘焕兰教授也认为,对凉茶及保健品生产企业来说,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效果是生命,安全是责任。他说,原料一要有机,二要道地,溪黄草长在清远属于道地,这里水好土好,种出的草药、农产品质量比较好。
蔡能强更是感慨道,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被国家列入新食品原料,标志着一直以来对“溪黄草”作为食品原料的争议尘埃落定,溪黄草作为食品原料的“身份”得到了国家法律许可和保护。接下来,公司将下大力气全面恢复生产,并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作好提质量、增产量的充分准备,在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